【漸凍人症】肌健協會首設漸凍人資料庫 揭患者平均求醫1年始確診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3/08/13 14:13

最後更新: 2023/08/14 10:26

分享:

分享:

( 第一排左起)香港肌健協會中心主任蘇美英、 香港肌健協會顧問醫生郭子健、 醫學生歐美俐、 醫學生陳凱晴( 第二排左起)香港肌健協會會長呂文林、 漸凍人症患者鄭先生、 漸凍人症患者胡先生、香港肌健協會司庫甄俊傑(曾耀輝攝)

香港肌健協會今日(13日)公布,建立全港首個漸凍人症患者資料庫,收集約23%患者數據,發現患者平均需要諮詢4名醫生,花近1年才確診,每月平均醫療開支亦達1.3萬元。協會促請政府盡快成立神經肌肉疾病專科診所,為患者提供復康服務、輔助設備及照顧配套。

香港肌健協會顧問醫生郭子堅表示,漸凍人症患者的肌肉會不斷退化,逐漸失去活動、吞嚥等能力,最終呼吸衰竭。現時全港有約200名漸凍人症患者,大多於50歲或以上發病,存活期由數個月至10年不等,中位數為3年,患者初期病徵為肌肉無力、不自主抽搐及痙攣等,後期會影響吞嚥、説話及呼吸能力。郭又稱,漸凍人症成因不明,90%患者沒有家族病史,惟現時沒有根治漸凍人症的藥物,只能透過復康治療舒緩病徵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為了解患者情況,香港肌健協會建立全港首個漸凍人症患者資料庫,並在醫學生的協助下,收集了全港約23%漸凍人症患者的數據。歐美俐指,調查發現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為55.4歲,平均需向4名醫生諮詢及進行5.4次詳細檢查,花近1年時間才確診。

醫學生歐美俐表示,由於初期病徵較輕微,加上患者及醫護人員對漸凍人症的認知不足,患者需接受多項特殊檢查,如肌電圖及磁力共振等,才能確定病人患上漸凍人症。歐形容診斷過程漫長及困難,患者的病情惡化速度快,約65%受訪患者在確診1年後,已被醫生證明為嚴重殘疾、近60%有吞嚥困難及需使用輪椅等輔助設備。

另一醫學生陳凱晴則指,漸凍人症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,僅及晚期癌症患者的30%,根據肌肉萎縮症功能性評估,推算約半數患者僅餘9個月存活期。目前的治療方向為透過復康治療舒緩病徵,減少出現併發症及利用復康儀器維持生活質素。

她續指,調查發現每名患者平均每月的醫療開支達1.3萬元,包括照顧服務、復康治療及營養補充品等。而當患者確診後,亦需花9萬元購買醫療或復康器材,及改裝家居等。

協會會長呂文林稱,漸凍人症屬罕見病,無藥可治且有特殊復康需求,大部份患者由公營醫療體系的內科跟進,惟僅紀錄患者退化程度,亦需要家人每晚在床邊協助「轉身」及「拍痰」,待至晚期才獲轉介作舒緩治療。協會促請政府盡快設立神經肌肉疾病專科診所,及時轉介漸凍人症患者並提供復康服務、輔助設備及照顧配套。

現年54歲的胡先生,在2011年確診漸凍人症,他憶述初時突然感到雙腳無力,但仍繼續開工,後來病情惡化被迫停工求醫,當時醫生表示「唔好意思,你有絕症」,胡先生完全不懂反應,只懂問「仲有幾耐命」,獲回覆指還剩5年。幸好胡先生除了腳部肌肉退化、説話和吞嚥能力受影響外,未有出現其他嚴重徵狀。至今12年過去,胡先生成為生命鬥士,探望逾100名病友,以自身經驗鼓勵同路人,並希望更多人認識和關注漸凍人症。
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李芷玲